Search

【佛洛伊德教我洞悉人性,母親教會我理解理解女性】
#本文謹獻給我的母親與天底下的母親們
  • Share this:

【佛洛伊德教我洞悉人性,母親教會我理解理解女性】
#本文謹獻給我的母親與天底下的母親們
雖然我看起來不像是精神分析的信徒,實務上我也不這麼「分析」,然而我對於人類的心理動力一直都有濃厚興趣,這不只讓我發現後現代取向的治療觀跟精神動力,在某些觀點上的差異其實沒這麼大,甚至我也意外發現從去年開始在台灣流行的艾瑞克森催眠,骨子裡有很多佛洛伊德的影子,而佛洛伊德的許多概念,使我得以度過飽受霸凌陰影折磨的求學時期,也讓我在實務工作上整合出有獨特風格的晤談方式。

雖然佛洛伊德與精神動力取向的諸多前輩,奠定我對人性深厚理解的基礎,然而從這一兩年與母親的互動裡,對比到我在親密關係中的瓶頸與成長,今年返家過節時,我意外發現母親才是成就我理解當事人的幕後推手。

多數治療理論最被詬病的是拿歐美白人的眼光來剖析亞洲文化,對於女性的理解有一部分可能帶有偏見,事實上當我從大學時代起,應用部分心理治療理論來理解我母親時,確實引發更多衝突與挫折,而這讓我開始想要更從她的成長時空背景,去理解她身為女性的情感面,與話語之下隱藏的需求。

我很早就發現自己非常擅長與表達上迂回曲折的當事人建立關係,並很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她們說出自己內在的心聲,到了後來我逐漸明白,因為我的母親就是一個不太擅長表述自己心情的女人,從童年時期我就開始練習猜測她的想法與心情,如今我雖然身為心理師,其實還是蠻高機率會猜錯的,而我仍然不斷練習換個方式重新理解她想要什麼。

這麼多年來,我越來越明白在與母親的關係上如果沒有辦法產生更深一層的理解,那麼我在專業上就會形成一層潛意識的瓶頸,因為這顯示出我尚未把過往學會的理論,真正應用到自己與家人身上,很有意思的是,每次回家時,如果我又稍微懂了一點母親的心情,後續接案的深度往往就會變得比較深,反之亦然。

我所服務的當事人與學員大概有七成都是女性,拋開那些歐美白人所書寫出來的理論後,若說還有什麼真的讓我能打從心底理解這些女性,我想就是母親用她的一生示現出台灣女性的典型人生了。

從母親身上我很早就明白婆媳問題間複雜難解的現象,以及女人結婚後身份徹底轉換的心境,因為母親的訴說,是我從小耳熟能詳的「故事」,我也很早就從母親的婚姻裡明白伴侶關係的種種不易,以及女性在尋求親密感時有哪些需求,又或者是有哪些說不出口的需求,有很多女性特有的委婉與迂迴表達方式,我之所以可以本能聽懂,是因為母親就是用這方式表達對我的關心與愛護的。

很誠實來說,我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專業程度應該至少可以打85分,然而身為兒子的身份,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自從前幾年搬出去住之後,我才更有意識的感受到,原生家庭終究是我需要用心修練的課題,這是自我覺察時容易因為痛苦糾結而迴避的一塊陰影,也是我專業整合中值得持續用心的一塊拼圖。

其實打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雖然我提到原生家庭的課題時,總是一臉痛苦的表情,這與我深刻理解母親的愛護並無衝突,事實上我在遭遇高中霸凌與後續一連串慘烈的人際挫折後,還能發展出對旁人深厚的同理心,我想是母親堅定而持續的愛,讓我還能對人恢復一絲相信。

唐鳳說:「生命總是會有缺口,缺口是為了讓光進入」,在我心中母親絕對不是什麼壞人,而當我越來越往專業整合時,也更深的明白,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促發我對心理學產生濃厚興趣,如今唯有我能夠運用過往所學習的知識來理解母親那些無法輕易說出口的話語,我的生命才算是真正的完形。

母親節快樂。

#祝福天底下的母親都能快樂


Tags:

About author
張義平,靈性名字是幽樹(Sho Ra),整合身心靈取向的心理師, 深信每個人都擁有自身生命的解答,邀請你/妳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療癒客棧將會持續分享心理學、心靈圖卡與催眠的資訊。 工作坊、演講與課程邀約,請以FB訊息或寄信至[email protected]聯繫
諮商心理師的分享空間,願您能從我的文字裡,找回自癒力。催眠★塔羅牌★原型卡★蛻變遊戲★開啟心中的療癒力量
View all posts